研究生招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招聘 > 研究生招生 > 正文

山东大学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2-12-09    作者:     来源:     点击:


  根据学校《山东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的要求,特制定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类别

  此次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申请-考核制和2021级申请硕博连读。

二、报考条件

  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必须满足《山东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中的基本条件,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必须满足《山东大学关于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工作的规定》的基本条件。

三、招生专业目录

  博士招生专业目录已公布在山东大学研招网上,中心博导招生团队人员信息详见中心网站:招生招聘-研究生招生-山东大学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博士生导师招生团队介绍

四、报名方式

  (一) 申请硕博连读报名方式

请参看学校关于硕博连读报名的通知《关于进行2021级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转博资格考试的通知》。(硕博连读不需要参加本次网上报名。)

  有意愿报名且符合条件的同学,请将以下报名材料纸质版于12月27日16:00前交至华岗苑东楼212办公室,电子版材料以“硕博连读+报考专业+姓名”命名,于12月27日下午16:00前发到邮箱misgrad@sdu.edu.cn。

拟报考其他学院硕博连读的同学,请到先到212办公室登记并提交汇总表电子版,报名资料交拟报考学院。

硕博连读报名材料

  1.《山东大学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资格考试申请表》(不得更改每页显示的页面布局,正反面打印一份)。

  2.《山东大学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资格考试登记表》(不得更改每页显示的页面布局,正反面打印三份)。

  3.跨学科(院系)考生需准备《山东大学招收跨学科(院系)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申请表》(不得更改每页显示的页面布局,正反面打印三份)。

  4.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5.研究生阶段成绩单(使用校内自助打印机自行打印)。

  6.2021级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硕博连读汇总表(仅提交可编辑的电子版)

  其中申请表、登记表的个人信息、导师签字部分事先准备好,政治思想表现部分请找辅导员签署,专家推荐意见部分,请联系两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博士生导师填写。

(二)申请-考核制报名方式

  有意愿报名且符合条件的同学,请12月10日0:00-12月26日12:00之间登录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点击“博士报名查询系统”( http://yzbm.sdu.edu.cn/logout),首次登录请选择“考生注册”。详细流程参照:山东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章程。报名后及时加入QQ群:457295191(入群口令:报名号+报考专业+考生姓名,可在QQ群中交流)。

申请-考核制报名材料

  1.《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简况表》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工作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等, 考生签字处需本人手签。

  2.攻读博士学位科研计划书。主要阐述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从事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科研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

  3.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4.反映本人科研能力的原创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奖励、专利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SCI论文需要检索证明,检索至分区、是否通讯作者)。

  5.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初稿或概要)。

  6.研究生阶段成绩单。由考生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非应届毕业生可由考生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或毕业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7.专家推荐书,须由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分别签字出具(请使用报名系统内的专家推荐书功能)。

  8.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或在学证明)。获得境外学历或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9.《山东大学报考博士研究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内容应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必须有负责人签字和单位党委公章。

  10.2023年数学交叉中心申请考核制博士汇总表(仅提交可编辑的电子版)。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需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提交材料原件扫描,按照以下顺序合成一个pdf文件以“报考专业+考生姓名”命名,考核制汇总表提交可编辑电子版以“考核制汇总表+报考专业+考生姓名”命名,一并发送至misgrad@sdu.edu.cn(纸质版材料请考生先留存,如需上交,另行通知)。

  考生简况表、专家推荐书、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专项计划报考审批表等相关表格请从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常用下载”栏进行下载。


  考生应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无论何时,一经发现存在伪造、提交虚假材料等违纪行为,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包括取消录取资格及学籍等,相关后果由考生承担。

五、考核内容

  硕博连读及申请-考核制采取统一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英语笔试、专业课笔试、综合水平考核面试三个方面。

  1.申请-考核制博士材料审核。考核前,中心将组织专家审核小组对所有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于申请-考核制考生,将进行综合评定并分别给出材料审核成绩(百分制),审核成绩于12月下旬在中心官网公示,未通过材料审核的考生不允许参加考核。

  2.考核内容包括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外国语、第三门考试科目,以及综合素质考核。

  3.外国语考核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外国语考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外语语种为英语。

  4.专业课考核,即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第三门考试科目,考试方式为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考试科目如与招生目录有冲突,请以中心公布为准)

专业代码、名称

考试科目

070101基础数学


①501英语

②700材料审核

③874基础学科综合(泛函分析、近世代数)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①501英语

②700材料审核

③876高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①501英语

②700材料审核

③874基础学科综合(泛函分析、近世代数)

0701Z2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

①501英语

②700材料审核

③876高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1400统计学

①501英语

②700材料审核

③876高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综合素质考核

  招生考核小组由五名以上博士指导教师组成,中心博士招生专班的专家任考核小组组长。综合素质考核满分100分,包含英语水平、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对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综合素质考核成绩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6.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至少3门硕士生主干课程(含思想政治理论),部分专业对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及其他人员要求加试。具体加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加试由校内招生单位组织进行,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成绩不计入录取总成绩,但加试科目有一科成绩不合格(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六、考核方式

  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考生暂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考核的方式(后期会视疫情情况调整),详细的考核方式、考核时间另行通知。如招生单位有新增计划,按照原录取顺序依次录取。

七、报名考试费

  根据山东省相关收费规定,结合学校博士生招生考试实际情况,考生报名费按每生110元收取,在网上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收取。进入复试的考试,学校按每生200元收取复试费,收取方式另行通知。

八、体检

(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体检工作在拟录取公示后进行。也可由考生自行联系当地医院进行体检,并将带有照片盖章的体检报告寄给中心招生办公室(华岗苑东楼212),统一交由校医院做审核登记,或研究生入学后学校统一做入学体检,不进行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不予录取。

九、录取

  录取规则:因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博士考试科目、方式完全相同,将根据排名进行录取。

  录取人员名单需在网上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录取。

十、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将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等严肃处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以上方案,若有未尽事宜或有与学校通知相违背,请以学校通知为准。


                        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2-58631926 

                            邮箱:misgrad@sdu.edu.cn

                                2022年12月9日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华岗苑东楼

邮编:266237,  E-mail:mis@sdu.edu.cn

版权:山东大学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